首页 > 专题报道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中共加紧编译新版马恩全集
2011-09-21 15:38

  赵颖 (中国特稿社)

  有中国共产党思想库和智囊团之称的中共中央编译局正加紧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以期尽快完成这部卷帙浩繁、博大精深的理论经典。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王学东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简称《马恩全集》)计划出版70卷,迄今为止已出版21卷。最新编译完成的第14卷和第35卷已交人民出版社,待补充前言和完成样稿校改等工作后即可出版。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编译局马列著作编译部主任柴方国介绍,《马恩全集》中文第一版主要是依据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编辑的《马恩全集》俄文版翻译的,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述,包括2000多部(篇)著作和4000多封书信,以及400多件其他相关文献。

  从1955年至1985年,上百名编译人员耗时30年,完成了共计50卷的翻译工作。

  这套全集的编译和出版,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史上首次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面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基础文本,对于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普及,繁荣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事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集中文第一版大量发行,受到党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一版本也难免存在缺憾,因此有必要依据原著文字和国际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校订。

  柴方国说,编译经典著作是一项精益求精、常做常新的事业。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要求编译工作者不断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研究和认识,充分吸收国内外学术界在经典著作编辑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提高编译质量,完善编译版本。

  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理论体系,更加准确、忠实地传达原著的思想和意蕴,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编译工作于1986年正式启动。

  编译局以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正在编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为蓝本,同时参考德、英、俄等其他版本开展编译工作。所谓历史考证版,是指按原貌完整展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及其写作过程的版本。

  全集中文第二版按内容分为普通著作卷、《资本论》及其手稿卷、书信卷、笔记卷四个部分。

  柴方国说,这套全集的编译进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国际历史考证版的编撰进展。

  事实上,这部跨世纪的译著只是中央编译局近60年来编译的众多文献中的一部分。自1953年成立以来,编译局编译出版了包括《马恩全集》《列宁全集》在内的三套全集、两套选集、两套文集,以及各种单行本和专题读本。同时,还多语种翻译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集。

  中共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研究事业。早在党成立初期,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和共产党员就积极向中国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1938年,马列学院在延安成立,下设编译部,专门组织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党中央设立专门机构翻译马列著作,在中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组建了中央俄文编译局。1953年,中央俄文编译局与中宣部有关部门合并成立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开始系统地、有计划地翻译马克思主义全部著作。

  作为中共中央的直属机构,编译局的主要任务包括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和领导人著作,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等。编译局在工作中恪守翻译与研究并重的原则,力争把研究经典文献与研究现实问题相结合。

  “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王学东说,老一辈翻译人员呕心沥血、皓首穷经,把大量经典著作译成中文。编译局现有工作人员近300人,近半数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老一辈翻译家中,138人被授予全国资深翻译家称号。

  然而近年来,编译局却逐渐面临中青年骨干力量严重不足的困境,“这也制约着《马恩全集》及其他重点著作编译工作的推进”,王学东说。

  马列著作编译部每年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求应试者有硕士以上学历,德语比较熟练,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由于录用标准比较严格,近年来人才引进面临困难。还有一些新人耐不住寂寞,工作时间不长就陆续跳槽。

  “尽管编译局在提高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增加培训机会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吸引了一批年轻人从事编译工作,但人才短缺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一些重要工作主要还是依靠资深的编译人员,有时不得不返聘老一辈的专家来共同完成。”王学东说。

  仍然有一些年轻人热爱上了这项工作。张凤凤6年前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毕业直接考入编译局时,对自己要从事的工作还一无所知。她的很多同学在外企或高校任职,收入可观,而她则越来越喜欢编译局的工作性质和氛围。

  “每个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不同。我认为学语言的人能从事编译工作是非常幸运的。” 29岁的张凤凤说。

  “编译前人的理论著作看似枯燥,但它让我不断学到新知识。尤其是著作出版后获得社会的认可时,心里的喜悦和成就感让我觉得即使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她谈到,自己和同事编译的经典著作已成为党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一些学术研究机构最权威的理论依据,充分体现了编译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带给编译人员沉甸甸的责任。

  这位喜欢看电影和逛街的“80后”很钦佩前辈们的敬业精神,认为这在当今相对浮躁的社会氛围里非常难得。她说,一定会安心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除了中央编译局,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于2005年起开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计划用10年时间让少数民族读者领略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风采。

  目前,翻译局的少数民族语言专家正用蒙、朝、哈萨克、彝、壮、维、藏7种少数民族语言,把《资本论》和中央编译局编译的中文版马恩文集翻译成为10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但党和政府仍然努力保证他们的阅读权力。我们把最新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及时提供给少数民族的读者,可以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民族语文翻译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李建辉说。

  翻译局创建于1955年,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级惟一的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从事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工作的专门机构。

  李建辉说,由中央设立这种民族翻译机构在其他多民族国家当中是很少见的,这也说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各民族语言平等问题。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设立了四级专门的文化单位,保证从中央到基层行政区划都有机构负责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全国目前至少有两万名专职和兼职的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工作人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理分布和历史因素,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文水平相对不高,离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很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

  民族语文翻译局原局长吴水姊说,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工作既要为党和国家服务,又要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还要为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服务。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近60年来在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盲文出版社还出版了盲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著作,以满足部分特殊群体学习马列主义的需要。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