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
从患难兄弟到战略伙伴:中非构建新型战略关系
中国特稿社
2006-10-05 00:00

  “这真是梦想成真。”指着一张自己在苏伊士运河拍摄的照片,70岁的张伯寅兴致勃勃地说。“苏伊士对我来说一直只是个书本中的名字。但你看,我终于站在了它的岸边。”

  张伯寅是北京大学的一名退休教授。和成百上千的中国人一样,他在年初将旅游的目的地选在了埃及。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非洲就像一个遥远而亲切的亲戚。不少人仍牢牢记得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加入联合国后所说的那句话: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正是由于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正是由于广大非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先后13次挫败所谓的“台湾重返或参与联合国”提案。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6月访问埃及时曾这样描述中非关系:“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而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随着收入的增长,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非洲这个过去他们只能从书本上了解的大陆越来越好奇。

  中国国际旅行社美大非部总监林博说,虽然目前中国赴非洲旅游的人员最多不超过总出境旅游人员的5%,但近年赴非旅游的人数每年都有增长,非洲市场的潜力是“无比巨大的”。据公安部边检局统计数据,中国公民2005年因私出境赴非洲人员有11万人,比前一年增长一倍以上。

  目前已有16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的旅行目的地。中国政府在年初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强调,中国将积极落实中国公民组团赴部分非洲国家旅游的工作,并将根据非洲国家的要求和实际可行性,把更多非洲国家列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

  在“走进非洲”的同时,中国人也热切渴望着非洲兄弟能更多地了解现在的中国。

  2006年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设的91.9FM电台正式开播。电台每天播出19个小时的英语、斯瓦希里语和华语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说,节目将涵盖中国及全球的最新时事,以及中肯友好交流等领域。他希望节目能拉近中国与非洲受众的距离,让非洲各国主流社会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和理解中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汉语在非洲越来越受欢迎。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建立了非洲首个孔子学院。该大学副校长乔治·马果哈日前在北京参加首届孔子学院大会时表示,尽管与中国距离遥远,但非洲也同样兴起了汉语热。

  孔子学院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目前,中国已在非洲设立了三所孔子学院。

  马果哈说,目前非中合作涉及经贸、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孔子学院的建立不仅是非中文化交流和友谊发展的里程碑,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为非洲年轻人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

  分析人士指出,中非活跃的文化交流背后,是双方日益密切的经贸关系。

  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05年,中非贸易额达到397.4亿美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其中,中方出口186.8亿美元,进口210.6亿美元。2006年一季度,中非贸易额达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52%。

  目前,中国的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截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对非直接投资11.8亿美元。此外,中国还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物资和技术援助,为非洲国家培训了数千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但是,中非间紧密的经贸关系也引来部分国家的猜疑,一些西方媒体更是宣扬中国在非洲实行所谓的“新殖民主义”。

  针对这种言论,温家宝总理在出访埃及期间答记者问时斩钉截铁地说道:“‘新殖民主义’这顶帽子绝对扣不到中国的头上。”

  温家宝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大约110年的殖民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懂得殖民主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也深知要同殖民主义作斗争。中国长期以来之所以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振兴,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关于外界颇为关注的中非能源合作,温家宝说,中国同非洲几个国家有石油贸易,这些合作是公开的、透明的,也是正常的、互利的。去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不及某些大国的三分之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认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非洲政策存在一些误会和曲解。西方认为中国是因为石油问题对非洲的兴趣才突然“升温”。但事实并非如此。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对非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外长把非洲作为每年正式访问的第一站,已成为自1991年以来中国外交的“不成文”惯例。

  商务部资料显示,过去50年来,中国向5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建成了近800多个成套项目。即使在中国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这样的援助也没有中止过。

  在“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中非经贸合作进入了快速、全面、稳定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中国与非洲8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28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与36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

  徐伟忠说,中国不仅同非洲能源丰富的国家合作,即使是能源较为缺乏的国家,中国与之也有着广泛的合作。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对非援助行动是“一时之举”、“另怀目的”,这种指责显然是毫无根据的。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4月访问尼日利亚期间全面阐述了中非关系和中国对非政策,并就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国际事务等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非洲研究室研究员贺文萍说:“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政治上增强互相信任’,正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发展中非关系的核心内容。”她认为,中国和非洲正在结成一种比一般国际关系更加牢固的道义伙伴关系。

  在处理中非关系时,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支持非洲的民主法治建设,但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贺文萍认为,与某些大国奉行“单边主义”,强行推销自己的民主概念相比,中国的方式更容易让非洲国家所接受。

  2006年是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年初,中国发布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3国。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7国。11月,中国和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还将齐聚北京,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有效机制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论坛框架内,中国已免除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105亿元人民币债务;对29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190个税目的输华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三年前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提出为非洲培训一万名各类人才,这一目标将于今年全部如期完成。

  外交部官员表示,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目标是,构筑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借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据介绍,在即将召开的峰会上,中非领导人将重点讨论经济合作、人员培训和企业投资等问题。领导人们将首次发表共同宣言,就国际、地区问题和中非关系表明看法,表达共同利益。峰会还将通过中非合作论坛2007年至2009年行动计划,对中非未来3年的合作进行全面规划,中方届时将宣布同非洲加强合作的重要举措。(完)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